我们知道,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并不直接作用于车轮驱动汽车行驶,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动力传递机制。 动力是如何传递到车轮上的? 让我们来看看汽车传动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电力是如何传输的?
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一系列动力传递装置到达驱动轮。 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机构称为汽车的传动系,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终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组成。
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首先通过离合器,变速器改变扭矩和转速后,通过传动轴传递到终传动,最后通过差速器和差速器传递到驱动轮。半轴。
汽车传动系统的布局与发动机的位置和驱动形式有关。 一般可分为前前驱、前后驱、后后驱、中后驱四种。
什么是前轮驱动?
Front Front Drive(FF)是指发动机置于汽车前部电磁离合器的组成,前轮作为驱动轮。 现在大多数汽车都是这样布置的。 由于发动机布置在车头,整车重心集中在车身前段,会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不过由于车身会被前轮拉动,因此前驱车的直线行驶稳定性非常好。
另外,由于发动机动力通过差速器传递,半轴不经过传动轴直接驱动前轮,动力损失小,适用于小型车。 但是由于前轮同时负责驱动和转向,因此转向半径比较大,容易出现转向不足的情况。
什么是前后驱动?
前轮后轮驱动(FR)是指发动机置于汽车前部,后轮作为驱动轮。 FR车辆前后重量比较均衡,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但是,传动部件多,传动系统质量大,贯穿机舱的传动轴占用机舱平台空间。
FR 汽车具有更好的操控性、稳定性和制动性能。 现在的高性能车依然喜欢采用这种排列方式。
什么是后驱?
后轮驱动(RR)是指将发动机置于后轴后方,以后轮为驱动轮。 由于整车的重量大部分集中在后轮,而且是后轮驱动,所以起步和加速性能都非常好,所以超级跑车一般都采用RR方式。
RR车的转弯性能比FF和FR更犀利,但当后轮抓地力达到极限时电磁离合器的组成,会出现打滑、甩尾的情况,不好控制。
什么是中置后驱?
中置后驱(MR)是指发动机置于驾驶室和后桥之间,后轮作为驱动轮。 MR的设计已经成为高端跑车的主流驱动方式。 由于将车内运动惯量最大的发动机置于车身中央,整车的重量分布接近理想平衡,从而使MR车获得最佳的运动性能保障。
MR车因为发动机在中间,车厢比较狭窄,一般只有两个座位,而且发动机离司机很近,所以噪音比较大。 当然,追求汽车驾驶性能的人不会在意这些。
离合器的作用
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飞轮壳内,固定在飞轮后平面上,另一端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 离合器相当于一个电源开关,可以传递或切断从发动机输入到变速箱的动力。 主要目的是使汽车起步平稳,及时中断对传动系统的动力配合换档,同时也防止传动系统过载。
离合器主要由主动部分(飞轮、离合器盖等)、从动部分(摩擦片)、压紧机构(膜片弹簧)和操作机构四部分组成。 汽车离合器包括摩擦离合器、液力联轴器和电磁离合器。 目前,与手动变速器配套的离合器大多为干式摩擦离合器。 下面就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离合器盖用螺钉固定在飞轮后端面上,离合器中的摩擦片在弹簧的作用下被压盘压在飞轮表面,摩擦片与输入轴连接的变速箱。 来自发动机的扭矩通过飞轮与压盘和从动盘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传递到变速箱。
在踩下离合器踏板之前,摩擦片紧紧地压在飞轮端面上,发动机的动力就可以传递到变速箱。 当踩下离合器踏板时,力通过操作机构传递给分离叉和分离轴承,分离轴承向前运动将膜片弹簧压向飞轮端,膜片弹簧反方向运动以支撑环为支点,压盘离开摩擦片时,发动机的动力传递中断; 当松开离合器踏板时,膜片弹簧回到原来的位置,离合器重新接合,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继续进行。
万向节的作用
万向节是指利用球形装置实现轴在不同方向的动力输出。 它位于传动轴的末端,起着连接传动轴与驱动桥、半轴等零件的作用。 万向节的结构和作用有点像人体四肢上的关节。 它允许连接部分之间的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例如,在前后驱动的汽车中,变速器的动力必须通过驱动轴连接到驱动桥,那么为什么要使用万向节呢? 主要是为了满足动力传递引起的角度变化,适应转向和汽车行驶时产生的上下跳动。
根据万向节在扭转方向上是否具有明显的弹性,可分为刚性万向节和柔性万向节。 刚性万向节可分为非等速万向节(常用的为十字轴式)、准等速万向节(如双联万向节)和等速万向节(如球笼对接头)三种。 目前汽车上常用的等速万向节是球笼式万向节。